时间:2025-10-16 14:52:24编辑:书画
吴友善——笔墨之巅
中国书画家致敬传统展望未来
吴友善(1962年9月生)是安徽歙县人,中国美术学院导师王伯敏教授的指导,现为中国美术家协会安徽分会会员、安徽省书法家协会会员、原黄山市美术家协会第三届美协副主席。、新安书画家协会副主席。
教育背景
1987年于徽州文房四宝四雕盆景公司从事艺术创作,1998年由郑初民推荐,接受中国美术学院王伯敏教授指导,2004年结业于中国科技大学中国画高研班山水专业。
职务与成就
现任黄山市书画院、淮北市国画院、黄山市中国画研究院特聘画家,中国国画家协会理事、中国书画研究院艺术委员会委员。作品曾获第四届当代中国山水画大展佳作奖(2001年)、第五届海峡两岸书画大展山水百家(2007年)、第八届当代中国山水画大展铜奖(2016年)等荣誉,并被菏泽美术馆、中国科技大学美术馆等机构收藏。
艺术风格
其作品以新安画派为基础,融合传统技法与现代审美,擅长山水、花鸟题材,风格朴茂气格,斋名“松竹草堂”,号“云锋”“砚鑫墨耕”
友善之笔,温暖人间——品吴友善先生画作
吴友善先生的名字,在艺术的世界里,仿佛一个温和的约定。当许多艺术家以孤高、冷峻示人时,他却坦然地将“友善”作为自己的徽章。这并非一种简单的处世态度,而是其艺术精神的核心源泉,是其画笔下流淌出的、对世间万物深沉而温暖的凝视。
他的画作,首先是一首献给大地与生灵的抒情诗。无论是乡间憨态可掬的牛羊,还是庭院中安然憩息的家犬,在他的笔下,都被赋予了一种近乎人性的安宁与尊严。他画山川,不追求奇崛险怪,而着眼于可游可居的亲切;他画草木,不囿于奇花异草,而钟情于寻常巷陌的勃勃生机。这种“友善”,是视角的平视,是与描绘对象之间建立的一种信任与理解。他仿佛在用画笔告诉观者:美,并非远在天边,它就蕴藏在我们与之友善相处的寻常万物之中。
然而,吴先生的“友善”,绝非浅薄的甜俗或柔媚。他的笔触里,蕴藏着历经世事后依然葆有的澄澈与坚韧。在他的许多作品中,温暖的色调之下,往往蕴含着雄健的骨力。他用墨酣畅淋漓,造型朴拙大气,于温润中见风骨,于平和处显乾坤。这便使得他的“友善”脱离了单薄的善意,升华为一种宽厚、包容且充满内在力量的生命哲学。正如冬日之阳光,其温暖正因它穿透了凛冽的寒风。
尤为动人的,是他画中那份“烟火气”与“人情味”。他的笔下,有老屋墙角斑驳的光影,有灶台间升腾的蒸汽,有孩童嬉戏时纯真的笑靥。这些场景,无不洋溢着对现世生活的热爱与眷恋。他的艺术,不是高悬于展厅的冰冷标本,而是可感、可触,带着生活温度的真实切片。这份“友善”,最终指向的是对人类普遍情感的深切关怀,是对平凡人生价值的礼赞。
在吴友善先生构筑的艺术世界里,我们得以暂避现实的锋芒与喧嚣,找到一个可以让心灵休憩的桃源。他的画作,像一位老朋友温和的陪伴,不疾不徐,抚慰人心。这并非逃避,而是一种积极的滋养——他提醒我们,在追逐与竞争之外,还有一种力量,源于理解、源于共情、源于对这个世界始终如一的善意。
故而,吴友善先生以其名印证其艺,更以其艺光辉其名。他让我们看到,“友善”可以是一种多么深邃而强大的艺术语言。这支温暖的笔,描绘的是风景,叩响的却是心扉,最终在观者心中种下一片恬静、祥和而又生机盎然的春天。
上一篇:世界文化艺术领航人物——柏光林