欢迎访问中国书画报!

珍贵!北宋哲学家张载《春耕图》被发现,笔墨精妙

时间:2025-04-17 17:22:39编辑:书画

  众所周知,张载是北宋时期杰出的思想家、哲学家和“关学”创始人,在中国思想文化发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。程颢和程颐把他与孟子相比,朱熹则把张载与周敦颐、邵雍、程颢、程颐并列一起,可见张载在理学上成就非凡。除了精通理学家之外,张载又擅长绘画山水人物,是多才多艺的“文人画家”,从他的诗词和画作《春耕图》予以证实。《书斋自儆》诗篇是张载的传世佳作,诗曰“画前有易不知易,玄上求玄恐未玄。白首纷如成底事,蠹鱼徒自老青编。”此诗首句“画前有易不知易”是指在进行绘画创作之前,如果不了解易经的哲学思想,可能会对绘画的意境和表现手法感到困惑。由此可见,张载不单精通绘画的“画理”,而且认为“画理”与“易经”是相通的,正如其说“万物皆有理”。

  从学者黄锦祥发现的《张载春耕图》可以看到,张载的绘画理论主要体现在“易经”的哲学上,他的创作对自然和人文有深刻的理解,强调气候变化与环境的关系,使画面富有生命力。张载提出的画论“画前有易不知易”之句,既通俗易懂,又富有哲理,表明人和万物都是天地所生,性同一源,本无阻隔。在这首诗中,张载强调“学画的人应当特别注意读《易经》,因为画画的人要观察万物,掌握其特征和规律,才能绘画出好作品。”

https://img2.danews.cc/upload/images/20250407/81f98f4b6c2ac3ae501504fda06baf20.jpg

  张载将易经的哲学运用到绘画上,创作出《春耕图》这一杰出艺术魂宝。他的画学理论彰显在造型、情理和气韵方面。张载提出“太虚即气”的宇宙观,认为万物皆由“气”聚散而成,阴阳二气交感化生万物,被后世王夫之赞为“上承孔孟,下启千年”。晚年的张载,在横渠镇买地实践《周礼》井田制,划分土地疏通水渠,并亲自绘画《春耕图》促进农耕,提高农作物收益,至今陕西眉县仍存有“八水验井田”遗迹。

  宋代是中国绘画最写实的时代,给中国美术史留下了大量至今仍难逾越的经典作品。如同张载《春耕图》写实画作一样“蔚然生意”,当中所描绘的农耕景物格外传神,达到艺术的最高境界。在格物致知、观照物理的审美中获得超然的理趣和神趣,使艺术从自然规律运动中得到性情的陶染和精神的升华。黄庭坚说“观物必造其质”,这是宋代写实精神的体现。宋人韩拙在《山水纯全集》言:“惟画造其理者,能因性之自然,究物之微妙,心会神融,默契动静于一毫,投乎万象,则形质动荡,气韵飘然矣。”

https://img2.danews.cc/upload/images/20250407/c07ce39c78eec07a8ba759405b88ad02.jpg

  《张载春耕图》是北宋大儒张载创作的一幅田园山水画,简称为《春耕图》。旧裱,绢本设色,纵16.5厘米,宽16.2厘米,画面构图生动,笔墨精妙,极具神韵。署名横渠(张载别名),为张载罕见的传世佳作。此画被发现于宋版古籍里,仅半尺见方,弥足珍贵。现为著名书画家黄桢祥、黄锦祥所藏,是张载唯一传世的墨宝真迹。此作主要描绘一对中年夫妇在农田耕种的情景,借此表现出作者淡泊功名向往大自然的生活。张载把两人的不同神态绘画得惟妙惟肖,充满了浓郁的乡土风情。

  由于时间久远等因素,《春耕图》的绢质自然陈旧老化,左右两侧细绢均有脱落,主体画面保存良好,小而精美古趣盎然,使人赞不绝口。画中的老松苍古雄劲,婀娜多姿,枝干曲折蜿蜒,伸向广阔的溪田。树后绘有一座草亭,亭前放一竹箩筐。夫妻俩挽起袖子、卷起裤腿正忙着干活。农夫头戴斗笠(草帽),正弯下腰整理水田,妻子拿着一筐秧苗帮助布秧,大家各自分工明确、动作娴熟,干劲十足。身旁溪涧水流湍急,仿佛能听到潺潺的流水声。张载的《春耕图》不单生动活泼,让田间乡土充满了浓浓暖意。此作构思奇巧,生动活泼,呈现出生机勃勃的农耕景象,富有宋代文人画气息。它的尺寸虽然不大,让我们得以窥见张载高超的笔墨技法。据悉,学者黄锦祥在整理旧藏古籍时发现了张载“春耕图”,被夹在宋刻《朱文公校昌黎先生文集》古籍中。

https://img2.danews.cc/upload/images/20250407/b6f7f805488a5f51550e50cb4ef2a7b9.jpg

  横渠是张载的别号,人们尊称他为“横渠先生”。著名书画家黄桢祥书写的“横渠四句”出自张载《横渠语录》,原文如下:“为天地立心,为生民立命,为往圣继绝学,为万世开太平。”因其言简意宏,历代传颂不衰,自古以来成为读书人的最高理想。张载作为北宋最具代表性的大思想家,以其“关学”著称于世,仅有《张载春耕图》真迹传世,难能可贵。然而,横渠先生的存世画作极少,故其书画之名鲜有人知。

  张载的成就不仅体现在哲学思想理论,更体现在书画学术领域,《张载春耕图》反映了张载深厚的艺术造诣。张载在中国哲学史上第一次建立了比较完整的气一元论哲学体系,开辟了朴素唯物主义哲学的新阶段。范仲淹“先天下之忧而忧”与张载“为万世开太平”,皆将眼前之忧升华为千秋之虑,为人类社会构建良好的精神价值观。张载论画“以讲理为主,欲从理以求神趣。”通过哲学之思参与到绘画理论建构中,他在《春耕图》中画出一男一女夫妻俩,形神兼备充满朝气和活力,在艺术实践中讲理、尚理、求理,形成千年的美学共识。

https://img2.danews.cc/upload/images/20250407/678e8fd793ac57925654b3d2fe1828d2.jpg

  从《春耕图》“对角线”研究发现,画面正中心点为一个“圆点”,正是农夫头上的圆形“草帽”,体现了张载“以人为本”的美学理念。他以人为核心点展开描写,又以45度角为节点,署上名字和画出草亭方位(如上图所示) 。由此可见,张载是首位提出“易理作画”的大文学家,他运用易理绘画出富有哲理性的《春耕图》,通幅布局疏密有致,妙不可言。通过空间、结构、节气的协调达到和谐统一,如其所说遵循“天人合一”的哲学理念。学者黄锦祥有诗曰:“易理丹青本不同,横渠理学妙相通。如非契合东坡意,论画凭形见似童。”此诗名为《画中易理》,是黄锦祥创作于2025年3月的一首七言诗,体现了文人画家的艺术思想。诗中阐述张载易理和美学的融通与苏轼画理的相互关系,强调作画不应仅仅停留在对客观对象外形特征的准确捕捉与刻画上,而应超越形似,追求更高层次的精神气质与意境。

  在《画中易理》诗篇的前两句,黄锦祥指出易理(易经)与书画艺术原本是两个不同的文化载体,但经过哲学家张载巧妙融汇在一起,使《张载春耕图》内在的气韵、气理与易经风水的气局神韵相契合,展现出大自然阴阳和谐之美。第四句“论画凭形见似童”与苏轼提出“形理两全”画论观点一致,大意是指若评论画作仅以其外形是否相似作为标准,那便如孩童般见识浅陋。绘画之道,形似固然重要,但神似更为关键。一幅画作若能形神兼备,方为上乘之作。苏轼和张载一样能诗善画,是北宋文学史上的文坛巨星。可惜年代久远,他们的作品大都已散失,罕有流传至今,故极为珍贵。

https://img2.danews.cc/upload/images/20250407/e5b036bdf888f250e04edb19cf73d134.jpg

  据资料记载,同是北宋时期的文人画家价值不菲。如2018年11月佳士得香港拍卖苏轼《枯木怪石图》以4.63亿元成交,可见苏轼、张载的传世画作极为珍贵。公元1057年,38岁的张载与苏轼、曾巩等同榜进士,却在汴京相国寺讲《易》时,因二程(程颢、程颐)的学术锋芒主动撤座,成就了“虎皮椅让贤”的千古佳话。这次退让,也更加彰显了张载“为往圣继绝学”的胸襟,特别是他提出“画前有易不知易”的绘画理论,充分展现了张载在文学和艺术领域的卓越成就。

  张载(1020~1077),字子厚,自号横渠,世称“横渠先生”,尊称“张子”。祖籍大梁,凤翔郿县(今陕西眉县)人。北宋著名思想家、哲学家、教育家、画家、理学创始人之一。有珍贵的《张载春耕图》真迹传世,为其罕见的田园画佳作,绘画出生动的农耕情景。张载生于官僚家庭,少年时就喜欢读书写画。除了儒家经典,还大量阅读了佛教和道教的书籍。嘉祐二年(1057年),中进士。先后任祁州司法参军、丹州云岩县令,后迁任著作佐郎、崇文院校书等职。创建了“横渠书院”,边授徒边著书,渐渐创立了代表自己思想体系的“关学”学派。传世画作仅有《张载春耕图》,著有《正蒙》、《横渠易说》、《横渠语录》、《经学理窟》等,后人编为《张子全书》。

https://img2.danews.cc/upload/images/20250407/9c6111a92a3686a54bce74708990d800.jpg

  在张载的田园诗中,也反映出《春耕图》的真实画面。如张载在《牧牛儿》诗歌写道“牧牛儿,放牛莫放涧水西,涧水流急牛苦饥。放牛莫放青草畔,牛卧得草儿亦懒。儿懒随牛莫着鞭,几年力作无荒田。雨调风顺租税了,儿但放牛相对眠。”诗中张载告诉牧牛的儿童,这里“涧水流急”不宜牧牛,这与《春耕图》画中“溪流湍急”的情景是一致的 (如上图) 。因为田边水流较急,画中并没有牧牛儿的身影,只有一对中年夫妇在耕种,农夫正弯下腰整理水田,以双手为稻田疏松土壤并拔除杂草,其妻子在一旁熟练地帮助布秧,塑造出温馨独特的农务景观。张载采用薄纱类细绢绘画《春耕图》,是迄今为止国内发现的最早的《春耕图》之一。

  张载名言“为天地立心,为生民立命,为往圣继绝学,为万世开太平”,早已成为后人的座右铭影响深远。学者黄锦祥称颂张载“横渠四句”说:“横渠四言,超凡入圣。思行侠义,儒风永存。传道关学,千秋熠熠。”黄锦祥认为,张载是德才兼备的大儒,是圣贤之躯。其中,张载提出“天人合一”的思想家,影响了中国画对自然和意境的追求。他的思想和艺术成就,在当代依然熠熠生辉。


本文标签:

上一篇:最具市场影响力名家艺术榜——张传聚

下一篇:没有了!